桂林菜口味醇厚,色澤農重,善純扣,嗜辛辣,尤長于山珍野味入菜。名菜有雙冬燒竹鼠、蛤蚧燉金雞、五彩黃絲、清蒸漓江桂魚、荔芋扣肉等。桂林民族風味菜制法獨特,富有鄉土氣息。壯族擅長以狗肉制菜,還有魚托、酥雞、清蒸豆腐圓、酸筍炒牛肉等。侗族的竹肉、苗族的竹板魚、毛難族的烤香豬也各具特色。
桂林米粉
桂林米粉在近三百年,是桂林最悠久最負盛名的地方風味小吃。主要原料為粉、鹵水、蓋面菜以及花生米、蔥花等。有湯米粉、鹵菜米粉、酸辣米粉、馬肉米粉、雞絲米粉、牛腩米粉等。是取制成的米粉,配以由牛肉、豬肉、豬筒骨、花椒、甘草、小茴、羅漢果等熬制的鹵水即成。吃起來圓細柔韌,富有筋力,鮮美芳醇,香松爽口。在桂林大街小巷均可吃到物美價廉的米粉。
桂林尼姑面
尼姑面創于桂林月牙山隱真巖尼姑庵,又叫姑子面。主要原料有精白面、香菇和木耳等。首先將面用手工精細加工,煮熟入碗,再上蓋香菇、木耳、素火腿、面筋、油炸腐竹、香蔥等,淋上香油,撒上胡椒辣椒等調味品即可食用。口感面精線柔薄,湯鮮美芳醇,是素食佳肴。到桂林七星公園月牙山底下月牙樓是可別錯過。
桂林喝螺
喝螺即喝著吃的田螺,為特色地方小吃。主要原料有田螺、紫蘇葉、辣椒和豬骨頭。首先將田螺放于清水中養三五天,待肚中泥沙吐凈后,去其尖尾,用油、鹽、姜、酒急火爆炒,再放入紫蘇葉、辣椒、豬骨頭一同燜煮。吃時,挑開田螺頂蓋,將湯、肉一并吸入口中,味既辣又鮮,醇香爽口。喝螺在桂林夜市可以吃到。
桂林豆蓉糯米飯
將上好糯米蒸熟做成飯團,以甜豆蓉為主餡,再拌以炒香的芝麻、夾入些蔥花、油,米飯柔韌,餡心鮮香,饒有風味。現又有以香腸、煮牛肉等做餡的咸糯米飯,亦別有風味。為桂林人早餐常見小吃。
桂林白鴿芝麻蝦
白鴿芝麻蝦是滋補名菜。采用鮮活、生白芝麻、白蘿卜、香菜作原料烹制而成,兼有紅白黃綠諸色,色澤鮮艷,味美香醇。具有滋陰健胃、清心明目,烏發增肌、延年益壽的功能。
桂林馬蹄炒雞球
馬蹄炒雞球為傳統滋補名菜。采用新鮮雞肉、馬蹄(荸薺)、濕香菇等作為原料,精心加工烹炒而成。其味甜爽脆,食之不膩,營養豐富。具有溫中理氣,舒胃消化,補腎益精,解酒抗癌的功能。
桂林竹筒魚
竹筒魚是侗族名菜。采用塘角魚、竹筒節、米飯、菜葉、冬菇、香菜、紅辣椒等作原料裝竹筒內蒸制。其造型美觀,魚肉細嫩,帶有竹的清香,滋味鮮醇。
桂林松糕
在喜慶的場合,人們為了表達對輕松愉快生活的企盼而食桂林松糕。由糯米和粳米制成。首先將糯米與粳米混合浸泡后磨成粉,并制成柱形粉胚,將黃糖水灑于胚上放置鍋中蒸約1小時,熟透后切片食用。出來顏色黃爽,中空外實,直徑可達33厘米,高約25厘米,可供二三十人食用,吃時放于荷葉上慢慢品嘗。有甜或咸兩類供選擇。
桂林糯米粑粑
農歷四月初八、端午、重陽節桂林鄉村家家制作糯米粑粑作為待客食品。主要原料:糯米、豬肉、鮮菜、芝麻糖等。
桂林荔浦芋扣肉
荔浦芋扣肉為全國名菜之一。制作時將豬肉切巴掌大一方塊,下鍋煮透,皮上扎眼,浸入調料,炸成金黃色起泡,切成手指厚的小塊,配上相同大小的荔浦芋塊,抹上豆腐乳,放大碗中蒸熟,倒扣盤中即可食用。有香、酥、軟,色美耐看的特點,爽口味足,肥而不膩。
桂林靈川狗肉
桂林靈川狗肉聞名遐邇,有“天下第一美味”之稱。選毛色上好的小狗,一般六公斤為妙,切肉要刀刀均勻,塊塊帶皮,剛入鍋時不可加水,用溫火干炒黃燜,煮時配沙姜、草果、大茴、小茴等香料,以熟而不爛,香而不焦為佳。上桌前,噴三花酒,淋豆腐乳汁,色香味俱佳。冬季食之較好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