鬼魅而神秘探秘日本奇特的妖怪文化
在日本,如果你恰巧碰到有人頭戴猙獰面具奪門而入,而一家老小則手拿黃豆向其拋打,千萬別以為是遇到了歹徒,這是日本人為保全家平安而舉行的“撒豆驅鬼”儀式。在日本,有關妖怪的傳說五花八門、種類繁多,且貫穿了整個日本歷史。可以說,妖怪文化是日本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。
妖怪形象隨時代而變
日本民間有著大量關于妖怪的傳說,這大概與身處島國的日本人在心理上有種神秘主義傾向有關。喜歡較真兒的日本人把妖怪分門別類,著成《日本妖怪物語》、《日本妖怪大全》等大厚本的圖書,還配有精美插圖,在圖書館中舉目可見。各地“鄉土會”的老人說起古往今來的妖精,更是津津樂道。
妖怪的產生起初是出于對自然、動物的敬畏之心,人們把自己看不見、摸不著、無法控制的力量統統稱為妖怪。日本是個水域文化國家,所以很多傳說和水有關,比如豆子婆婆,就是用篩子在水中撈人來吃的妖精;橋女則是為情投水自盡的女鬼;而活躍于江河之中的河童,其原型很可能是一種兇猛的淡水鱷魚。同樣,日本又是一個多山的國家,所以傳說中住在山上的妖怪也不少。比如雪女,據說是被情人拋棄于雪山的女子所化,因此經常誘惑上山的行人,凡對其動情的人便會凍死。因此,在最初的民間故事中,妖怪往往造型恐怖,讓人望而生畏。
據說因為鬼怪太多,日本古代政府設立了專門的巫師---陰陽師。這個職務的尊貴在平安時代達到高峰,因為這個時候日本國內社會動蕩、人心不安,統治階層沒有解決的辦法,于是把種種問題歸結于神鬼。因此,人們在生活中不免小心翼翼,唯恐觸犯某種禁忌招致鬼神報復。當時的陰陽師權力極大,天皇和大將軍們的日常生活都受到他們的干涉,今天日本文化中的各種禁忌,大體就是那個時候留下來的。
到了江戶時代,商業手工業繁榮,人們不用光靠老天爺賞飯吃了。于是妖怪們也搖身一變,成了住在各種物品道具里的精靈。最有名的是《百鬼夜行繪卷》,描畫了琵琶、傘、木魚、鍋等各種舊物品因為要被人們丟棄,一怒之下變成了各種各樣的妖怪半夜出來游行的場景。此畫被譽為日本妖怪畫的鼻祖。隨著戰后日本動漫的迅速發展,日本妖怪的形象變得可愛而人性化了。水木茂是日本鬼怪漫畫第一人,他創作的鬼太郎系列可謂風靡一時,和鬼太郎有關的玩具、游戲、裝飾物、服裝四處開花,號稱日本國民三大動畫偶像之一。之后恐怖漫畫大行其道,并相繼出現不少恐怖漫畫的專業雜志。像被稱為恐怖漫畫女王的犬木加奈子,她以兒童的世界為舞臺,創作了民間傳說、童話、城市故事等題材的恐怖作品系列。人們評價她的漫畫作品“有趣、可愛、可怕”,很多日本人沉迷其中。而這幾年宮崎駿的動畫,更是將日本妖怪文化的熱潮推向了世界。
請繼續關注南京康輝旅行社
|